導讀:翟天臨事件引發的蝴蝶效應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可能連翟天臨自己都沒有想到,就是因為一場直播,就是一句特簡單的關于知網的提問,讓他陷入萬劫不復,被發現論文抄襲、學術不端等等問題。現在好了,博士后沒當成,不僅連累了他的演藝事業,甚至相關高校的潛規則也都暴露無余,可真是應了那句偷雞不成蝕把米。
一、翟天臨“學術造假”事件始末
關于翟天臨這個大瓜,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1月31日,當天翟天臨更新微博發布自己被北京大學博士后科研站錄用,成為北大博士后研究員。
微博一經發布,學霸明星迅速火爆,粉絲數也是與日俱增。盡管中間有“拒絕粉絲合影”等黑料曝出,但仍舊擋不住“高學歷、耿直、演技好、努力”等人設的高光加持。
然而好景不長,一次直播就直接引發了本次事件的“慘案”。網友表示想要看翟的論文,問其在知網能否搜到,但是翟卻反問“知網是什么”,這句話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,一個博士后居然不知道“知網”,直接得罪了全國碩士博士,網友紛紛炸鍋。
“翟天臨不知道知網”,這個事件迅速引起了貴圈八卦愛好者的好奇心,不斷有人開始下場質疑翟的學歷水準。
而于正下場力挺翟天臨,截圖645K論文暴露了翟論文的稀薄,更實錘了翟“學術造假”。隨后,學院、翟天臨導師不為人知的黑暗面也一一被網友爬出,“翟天臨不知道知網”迅速發酵、升級。
二、翟天臨學術造假帶來的危害
翟天臨事件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弄虛作假,愛慕虛榮的小毛病,反應的是學術道德法律問題。作為名人,為了獲得更好的明星、學霸形象,得到更高的人氣,他涉嫌欺騙觀眾;作為學術研究人,為了能夠順利獲得高學歷,他涉嫌抄襲論文,侵害了他人專著權;作為高校學生,他涉嫌暗箱操作,不然憑他的假學術決不能得到特殊照顧。
如果他只是一個演員,哪怕他小學畢業,只要他演戲好、人品佳,那他就會有很多人喜歡。可是,他通過這種虛假的手段謀求人氣,敗壞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形象,還在破壞莘莘學子對于大學的信心,破壞學術研究本身的神圣,造成的深遠影響難以估量。
其實像翟天臨這種問題,在其它行業也同樣存在,而防水行業的制假造假更是不可容忍。
三、防水行業假冒的現狀
我國防水行業起點低,隨著房地產的崛起迅速發展,小行業潛藏大商機。但是行業監管、技術、人才等下之相配套的機制滯后;加上超低的門檻、缺失的監管、高額的利潤、層層轉包的建設方式......這些都給劣質防水材料市場提供了溫床,在防水公司、材料商和施工單位的三方利益需求下,就出現了大量的無生產資質防水企業,導致市場上假冒偽劣和非標產品泛濫。
如盜用商標以假亂真、混淆等級以次充好、張冠李戴逃避檢測、無視標準粗制濫造、偷梁換柱牟取暴利等市場亂象層出不窮。不僅讓消費者防不勝防,也讓正規防水企業頭疼不已。同時,這也是造成許多建筑物“年年治漏年年漏”的根本原因。
近期甚至出現了“李鬼”挑戰“李逵”事件,假冒“禹*”防水卷材被運送正牌廠家生產基地的事件,制假售假可謂異常猖獗。
四、打假才能讓防水行業健康
行業專家學者廣泛認為,我國的房地產行業至少還有10年的黃金發展期,同理,與房地產密切關聯的防水行業,無論地工程防水還是建筑修繕,商機也一定伴隨著建筑業的走向,制假售假也一定會受到全社會的遏制。
假冒偽劣產品、產能過剩、偷工減料、最低價中標、施工不到位,種種現象導致建筑滲漏高居不下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甚至威脅建筑壽命和百姓生命財產安全。對此,業內專家建議,首先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質量管控制度,破除最低價中標模式,推廣防水專項由業主分包和防水材料施工一體化;其次,建設全鏈條質量監督管理體系,加強生產許可證發證管理和證后監管,去過剩產能,遏制黑色產業鏈。
除此之外,企業也要承擔防水材料和工程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,加強企業自律,淘汰落后產能,推進產業升級。作為質量和信用主體,防水企業要想立足市場,實現持續發展甚至成為“百年匠星”,就不能被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所迷惑,而必須要樹立“以質取勝”的觀念。在提升防水工程質量,降低建筑滲漏的過程中應當身先士卒,將質量和品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,把質量貫穿于產品生產的全過程,真正做到“貨真價實”。